桃園大溪木博館十週年館慶系列活動2025 5/17~5/25

日期:2025-05-15 09:30:55

【專題/記者潘建華/桃園報導】大溪這個充滿木藝文創的地方,在清代就已經是重要的樟腦與木材製造的木業即散地,從舊時的碼頭到老街的巴洛克風格與傳統的閩南風情的結合,讓大溪的木製藝術傳承了百年的歷史風華。

筆者昨日到大溪中正公園進入總統蔣公紀念堂,原本以為次館仍然是當年擺放老蔣總統到此駐蹕的文物與照片的歷史風華,在嘆息歷史的凋零中,看到傳統的木業機器展示與傳統的木工作品,或許歷史人物終將回歸成歷史風華的盡頭裡,而傳統木雕藝術需要當地居民共同創造其專有的文化價值與木雕藝術深深的烙印在大溪居民深層的記憶之中,讓大溪小鎮不是只有老街的美食與兩蔣對大溪的深刻烙印,生活與環境在歷史文化中所要展現的是當地的生活與工作,對當地人從記憶中了解先民在大溪這片土地賴以生存的技能,並以傳承注入大溪的生態景觀與傳統的技藝,給予維持傳統及創新,注入大溪的永續生命力,而不是一般人來到大溪只是走走老街吃吃傳統美食,這沒有深層的了解走過百年風霜歲月的木製藝術,城市的經營出來現代化的建設還是需要傳承歷史的文化資產,讓更多人了解大溪在臺灣的生活的一席地位,讓永續經營管理成為當地居民應有的意識,在傳承與創新帶給大溪活躍的生命,為大溪人了解自己的環境是大溪充滿活力與熱情,創造大溪這片風景在山水世界,充滿藝術氣息,從傳承走出更佳美好的未來。

本次導覽是ㄧ位退休的歷史老師介紹了大溪藝能事務所舉辦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舉辦的「十年有承,工藝之城」讓所有來到大溪透過當代大溪生活工藝文化的日常風貌,展現大溪特有的藝術文化,讓外地遊客與當代居民一起享受大溪木藝文創來洗滌在都市繁華所帶來灰塵與沈悶,從參觀木藝文創到參與用手體驗木藝生活的樂趣,文化資產的傳承是讓現代人走進歷史了解生活,更從傳承為個人曾經走過的路流行記憶,進而提升自己的歷史知識,提升人文科學,帶來和諧的社會,為我們生活少了紛爭少了煩惱,進而提升藝術在內心深處的感受,創造生活的美好記憶!

  
 

港都國際新聞報

電子信箱:rong7511@gmail.com
聯絡電話:0987-562125

理念宗旨:立場客觀  言論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