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記者/劉錦龍/高雄報導
百歲嬤的眼淚:孤單與恐懼
「我活了一百歲,但最怕的不是死,而是沒人照顧,也沒有錢醫病。」百歲嬤的眼淚,道出高齡長者的孤單與無助,也揭示台灣長照與醫療補助的不足。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台灣85歲以上長者中,每四人就有一人需要長期照護服務,但政府補助與資源有限,許多家庭面臨「上有父母下有孩子」的雙重壓力,最後只能自己承擔醫療與照護費用。
延伸閱讀:筆者曾撰寫《專題》從百歲嬤的眼淚,看見台灣長者的孤單與照護新課題,深入探討長者的孤單與照護問題。
癌症無聲來襲:家庭財務重擊
現代醫療雖可延長生命,但癌症治療不再是短期事件,而是一場長期抗戰。標靶藥物、自費化療、免疫療法一年花費可能高達50–100萬元,完整療程甚至超過300萬元,多數醫師建議家庭至少準備200萬元才能應付可能支出。男性同樣不能掉以輕心,早期篩檢與健康管理不可忽視。
延伸閱讀:筆者曾撰寫《專題》癌症無聲來襲:男性也不能等,從生活到檢查全面守護自己與家人,完整呈現癌症防治與家庭規劃策略。
長照缺口:補助有限,靠自己扛
長照需求持續攀升,但政府資源有限,許多家庭仍需自行承擔照護與醫療費用。統計顯示,隨著台灣高齡長者增加,需要長期照護,然而長照服務供給不足,家庭壓力大幅增加。這提醒政策制定者,完善長照體系、擴大資源分配刻不容緩。
醫療險金字塔:守護自己與家人
專家建議,以金字塔模式規劃醫療保障:
1.實支險:住院的第一道防線,減輕日常醫療支出壓力。
2.癌症險與重大傷病險:一次性給付,避免家庭財務瞬間崩盤。
3.長照險:雖然保費較高,但在高齡社會中不可或缺。保險業者估算,每年額外投入約2萬元,即可補足癌症、重大傷病及部分長照保障,為家庭提供最實在的安全網。
每年多花2萬,安心防護
雖然每年增加2萬元保費的投資不小,但相比可能高達百萬的醫療費用,這筆花費相對合理,也能讓家庭在面對高齡與疾病挑戰時,更有保障。
靠自己救自己:高齡社會的警訊
百歲嬤的眼淚與癌症病友的自費經驗提醒我們,健保並非萬能,補助有限,最終仍需靠自己提早規劃。筆者也撰寫《醫療體系與安樂死:活著的尊嚴,還是無盡代價?》,探討如何在尊嚴與成本間取得平衡,為高齡者與家庭提供參考。
台灣近十年數據與國際比較
•長照現況:台灣85歲以上長者中,每四人就有一人需要長期照護,但政府資源有限。相比之下,日本、德國等高齡國家長照支出比例更高,提供更多社區與居家服務。
•癌症治療花費:標靶藥物、自費化療、免疫療法一年花費50–100萬元,完整療程甚至超過300萬元。OECD國家如美國與日本,政府與保險支出比例高於台灣,但仍需家庭自付部分。
•醫療保障差距:台灣在長照與醫療保障支出相對較低,與其他先進國家相比仍有提升空間。
政策與社會建議
這些專題故事不只是個人生命經驗,更提醒政府與社會:高齡化社會的長照、醫療與財務保障缺口不容忽視,需要政策持續改進與社會共同參與。對讀者而言,及早規劃醫療與長照保障、關心家庭財務與健康,是面對未知風險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