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大家韓愈(上)      

日期:2025-05-19 16:58:38

 區桂芝

儒家有道統之說,乃首發之於韓愈,他在〈原道〉一文中溯源儒道傳承,提出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孟一脈相承的儒家道統,更說「(孟)軻之死,不得其傳焉」,可見其欲遠承道統的企圖心。而當時孟子的思想及地位並未被公認肯定可續孔聖,僅位列於諸子,韓愈以其雄健剛揚之筆,為孟子在儒家發展世系中畫下閃亮標記,而後於文化、思想、藝術、科學都創下高峰的宋代,經過理學大家們闡釋,總結漢唐經學的千年發展,完成了孟子思想成「聖」入「經」之路。韓愈在佛老昌盛的時代中,高舉儒家大旗,重振了東漢末以來衰頹數百年的儒風,若說他再一次確立了儒家思想在傳統文化中的主軸地位,影響超過千年至今,並不誇張;再疊加他在駢儷成風的文壇,大力提倡樸實無華的散文創作,其觀念的開展及作品的藝術表現,引領一代風騷,使蘇軾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熱烈頌贊他「文起八代(指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之衰,道濟天下之溺」;到明朝,更成為文學史上被並舉標列的「唐宋八大家」之首。這位文道雙全的文學大家兼思想導師,是個幼失怙恃的孤哀子,然其乖舛與光輝的生命卻成了文學史、思想史上難以翻越的扉頁。

韓愈,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人。因出身寒門,故以昌黎為其郡望(昌黎郡韓氏為望族),撰文常自謂「昌黎韓愈」。可見當時門閥之風並未偃息,縱才情洋溢,也未能免俗的借豪門以榮身。韓愈以文章名世,諡號為文,世稱韓文公;又因逝於吏部侍郎任上,世人又稱「韓吏部」。愈生始二月,母親過世;三歲父亡,由長兄韓會撫養,會較愈年長三十一歲。不料,未幾,長兄遭貶官韶州,十歲的韓愈只得隨行;而人有旦夕禍福,韓會竟病死韶州,十三歲的韓愈隨嫂鄭氏護喪回老家;不過一年,中原兵亂,鄭夫人又帶著兒子老成與韓愈避亂,遷往尚有祖業田產的江南宣城,直到十九歲赴長安應試。據史載,如此顛沛流離的成長歲月中,韓愈竟仍日誦數百千言而不以為苦,只能說大學問家的刻苦精神太勵志了。然浸淫聖賢經典,也的確有涵養心性的絕佳功效,韓愈艱苦卓絕的表現不止於此:京城科考,禮部三試不中;好不容易得中進士,還得經吏部考試合格,方獲授官,卻又三試不中。長安十年的潦倒,幾乎到了「搖尾乞憐」的難堪,但他沒有自怨自艾,撐著!為什麼?就是儒家士大夫濟世抱負的情懷支撐吧!

韓愈年二十九方始入仕,兩度受聘為地方節度使的幕僚推官,始終鬱鬱不得志。然其學問文章已然知名於世,開始有年輕文士向他學習古文寫作,如日後亦享文名的李翱、張籍,自此韓門弟子逐漸成派。三十四歲,韓愈終得正式登上京城官場,受任為國子監四門博士,雖是閒差,無甚權力,卻好歹是任教於當時全國最高學府,既有清望,又得接觸青年學子,宣揚自己的理念,其力抗流俗的扛鼎大作〈師說〉,即做於此時,至今仍得倖存於教科書必選文中。韓愈在此和當時文壇兼政壇的友好同僚柳宗元,並連結大批經他教授提點的傑出弟子們,掀起一場不具組織性卻既前衛又影響廣泛深遠的古文運動,名為復古實是創新的文學革命,顛覆了六朝以來澎湃不已的華麗駢風,留下了質量俱佳的鏘鏘之作。

  
 

港都國際新聞報

電子信箱:rong7511@gmail.com
聯絡電話:0987-562125

理念宗旨:立場客觀  言論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