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信仰與歷史交織的感恩盛典:鳳山基督長老教會慶祝創立160週年

日期:0000-00-00 00:00:00

【記者林進堃/劉錦龍/高雄報導】六月的陽光灑落在高雄鳳山街頭,晨曦中,鳳山基督長老教會莊嚴的禮拜堂悄然迎來一場不同尋常的聚會。這是一次跨越世紀的感恩慶典,是對信仰堅持的致敬,也是對歷史傳承的深情回望。

6月15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鳳山教會迎來創立160週年的感恩禮拜。全台各地的長老教會牧者、信徒齊聚一堂,踏入這座百年教堂,共同見證這段由信仰與愛編織而成的悠長歲月。禮拜於上午隆重舉行,總統賴清德親臨現場獻上祝福,會場洋溢著感恩、莊嚴與喜樂的氛圍,感動如潮水般瀰漫全場。

一粒芥菜種的萌芽:從智慧街到中正路

追溯鳳山教會的起點,要回到1864年,或根據教會簡史所記錄的1867年。彼時,英國傳教醫師馬雅各(Dr. James Laidlaw Maxwell)差派助手吳文水,與一群本地信徒在鳳山智慧街設立聚會所,開啟結合醫療與福音的宣教旅程。在動盪未平、資源匱乏的年代,這群基督徒用愛與希望翻開了南台灣信仰的一頁。

隨著信徒漸增,教會於1913年購地,次年在中正路現址興建新禮拜堂,並於1915年2月26日舉行獻堂感恩禮拜,自此成為南台灣長老教會的重要據點。即便在二次大戰期間,教會因戰火一度沉寂,戰後卻又迅速恢復聚會,如同磐石般屹立不搖。

信仰的種子不斷擴散:鳳山教會成為母會

六十多年來,鳳山教會如同一棵深植大地的老樹,枝葉向外擴展,孕育無數信仰的枝枒。1957年分設高雄南裕教會,1968年分設中庄教會(今鳳屏教會),1978年再分設鳥松教會,鳳山教會逐步成為南部長老教會的「母會」,承接、孕育、成長、再分植,每一次拓植,都是愛與福音的延續。

1998年,教會在蕭其田牧師的帶領下發起整修工程,歷時多年,終於在2001年11月25日完成現今的新堂獻堂感恩禮拜,成為南台灣目前可容納人數最多的長老教會之一。這不只是空間的拓展,更是信仰影響力的躍升。

總統親臨,給予最高肯定與祝福

總統賴清德的蒞臨,為這場紀念活動增添了國家級的厚重與敬意。他在致詞中深情地回顧鳳山教會160年來的貢獻,不僅在醫療、教育、文化與社會關懷等領域深耕不輟,也成為在地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鳳山教會始終堅守信仰初心,讓福音成為社會前行的光與鹽。」賴總統動情地說道,語句間不只是肯定,更是對未來的殷切期盼。

眾人齊聚,共同守護這份信仰的光

今日的感恩禮拜,出席者不僅包括總統與中央、地方官員,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教會代表與信徒數千人。他們或攜家帶眷,或滿懷激動與敬仰,只為一同慶賀這段超越世代的恩典旅程。讚美詩聲穿越禮拜堂的紅磚高牆,悠揚回盪在每個人的心中,過往與現在、歷史與未來在這一刻交會。

當信仰成為歷史的見證

160年,見證的是一座教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信仰堅持;更見證無數平凡信徒如何在生活中實踐愛與真理,成就這段台灣基督教史上的重要篇章。

鳳山基督長老教會,不只是南台灣的信仰地標,更是一座文化與靈性的燈塔。從智慧街的微光到中正路的萬丈光芒,它不僅照亮過去,也指引未來。160年,是一段歷程的總結,也是一個新旅程的起點。

 

在這個感恩與喜樂的日子裡,願鳳山教會繼續以謙卑的姿態、堅定的信仰,走進下一個世紀,繼續成為台灣社會的祝福與希望。

  
 

港都國際新聞報

電子信箱:rong7511@gmail.com
聯絡電話:0987-562125

理念宗旨:立場客觀  言論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