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國防醫學院改制為國防醫學大學的時代意義與責任

日期:2025-08-01 09:14:25

社論記者/潘建華報導

恭喜國防醫學院改制為國防醫大學,這個歷史時刻,見證了1903年從清代的陸軍軍醫學堂到國民政府抗戰勝利在上海江灣時期,將其改制為國防醫學院,後因國共內戰遷至臺北的公館水源營區從民國38年的艱難困苦時期盧致德的帶領為臺灣的醫療體系注入活力,後因水源校地為台大校地,政府隨即將原工兵學校的內湖院區更建為國防醫學中心並將三軍總醫院一併遷至內湖地區,國防醫學院曾因軍事院校整併至國防大學,後因預算與教育系統與其他軍事院校不同,而又從國防大學獨立至為國防醫學院,今天民國114年8月1日正式改制為國防醫學大學,並將醫、牙、藥、護、公衛提升為四個學院,前日受前公衛主任邀請參與他的退伍小聚,並在學院拍下舊國防醫學院的院部前至體育室前拍下舊的院徽留念。

臺灣的醫療體系主要是日據時期的台大醫學院與國防兩個體系,後因臺灣需要個地區先後成立了幾個醫學中心,但朔其根本還是國防與台大兩大支柱,其他學院的成立基本上是以這兩所醫學中心為基礎,比如陽明交通大學的陽明大學其創校校長更是盧致德的規劃結合榮民總醫院的建立,從臺灣光復缺乏醫生,就是國防與台大建構了臺灣的醫療體系,今天國防醫學院改制為國防醫學大學,期待國醫人能以親愛精誠與博愛忠真,建構起臺灣更好的醫療資源,也希望國防醫學大學能在四個學院與各系所(預防醫學所)及衛訓中心發揮國防醫學大學無論是預防醫學、軍陣醫學、疾病臨床醫學及戰傷醫學等發揮作用。

長期以來國醫人在醫、牙、藥、護、公衛的合作努力下先後對於冠狀病毒、八仙的燒傷與新冠病毒的防治做出貢獻,但幾十年來除了醫科產生了眾多的將軍,只有牙科的孟慶樑與護理的周美玉(臺灣)的護理之母,在此之時國防醫學大學校長應否必須提升與其他大學校長的職等位階相同,並將醫、牙、藥、護、公衛與衛勤中心的職等提升以激勵在這醫療體系的對等與職務關係,醫科重要,但沒有牙、藥、護理、公衛合作是不可能完成醫療體系的完備,居然改制為醫學大學、國防人應由均等的升遷制度,無論是與國會建立溝通管道並與國防部爭取醫學大學應由的地位,而不是只有改其名,而沒有提升國防醫學大學的軟硬實力,我曾是國醫的隊職幹部,希望的是國醫人更有未來與希望,更有能力,為臺灣的醫療服務盡更多的責任與能力,加油吧,遠源流長桃李成蔭,偉哉在國防醫學中心、八類六級達成國防醫學大學的歷史責任與照顧軍民醫療服務的責任。

  
 

港都國際新聞報

電子信箱:rong7511@gmail.com
聯絡電話:0987-562125

理念宗旨:立場客觀  言論超然